


库存积压、物资闲置,是企业提质增效路上的“拦路虎”。面对市场与转型的双重压力,公司选择“刀刃向内”,打响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零闲置”攻坚战。将“存量”变“增量”,让沉睡物资焕发“第二春”。
双重压力下的“刀刃向内”:向闲置要效益
身处传统能源化工行业,公司深刻感受到政策与市场带来的严峻挑战。与其被动等待环境改变,公司党委和领导班子果断决策:“刀刃向内”!从自身挖潜,将精细化管理作为突破口,特别是向库存积压和物资闲置开刀,深刻把握“用‘紧日子’过‘好日子’”的核心理念。这不仅是降本的需要,更是提升运营韧性、从容应对不确定性的关键。
管理三举措:拧紧“水龙头”,织密“共享网”
公司构建了创新的“三位一体”管理体系,严控入口:实施《物资交旧领新管理办法》。坚持“入库量 < 出库量”的硬性规定,从源头上控制增量。同时,实施“领新必交旧”的强制性关联机制,将节约意识深深植入每一个业务环节;闭环循环:让可修复物资“活”起来。将钢材、阀门等20余类物资纳入闭环管理体系。不再是“一用了之”,而是精心修复、循环利用,最大化挖掘物资剩余价值;共享协同:打破库房“信息孤岛”。洁能分公司与电化分公司率先垂范,携手优化库存审批流程,共建“库存资源共享平台”。平台如同精准的“调度中心”:洁能分公司急需法兰盘,电化分公司恰有闲置。电化分公司短缺密封圈,洁能分公司库房火速支援。资源高效流通,物尽其用,库房负担显著减轻。这是“紧日子”理念在协同管理上的生动实践。
“变废为宝”的魔法:沉睡物资的华丽转身
经过不断复盘总结,公司探索出一条“可借鉴、可复制”的盘活之路。仓库里积压三年的绝缘油,从“无用负担”变成了“润滑新星”。将其科学降级用于设备润滑,这一巧思,节省的采购费用竟足够购买两台新叉车!淘汰的废旧设备通过专业拆解、精心修复,拆下的配件重获新生,再次投入生产一线。这绝非简单的处理,而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变废为宝”行动!
盘活库存闲置物资,赋予其“第二春”,是公司在管理上的创新之举、协同之果、精细之变。这场库房里的“零闲置”攻坚战,成效显著,深刻体现了公司精细化管理的水平,为公司内部其他业务板块的管理优化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强大信心。(谷兵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