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乡土人情到国政变革;从地方神话到儒家思想;从家族起伏到民族历史……一幅气势磅礴的壮丽画卷在一个名为白鹿原的地方缓缓展开。”当我合上陈忠实的代表作《白鹿原》的那一刻,好像看见了一只白鹿在原野上腾跃,倏而浮现,又倏而不见。同时,心底由衷升腾起对作者的无限敬佩。
《白鹿原》不仅是一个地方的秘史,更是一个时期的秘史,在那个时期,中华大地的任何一角,腾跃着无数只白鹿。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是一个比从前任何乱世还要乱的乱世。封建统治的终结、资本主义的探索、军阀的割据混战、国民政府的黑暗统治、日本的侵略战役以及共产主义的燎原星火都在这一时期有规律又无秩序的逐一登场。白鹿原体验了从未有过的大变革,而革命就意味着要流血。
身处乱世的白鹿原上的人民也先后卷入了这场耐久战之中。白孝文、鹿兆谦、鹿兆鹏、鹿兆海和白灵等一代青年,先后在动荡的局势中生存立命,最终理想同归,为新中国的成绩贡献着自己一份力量。尤其黑娃鹿兆谦,从土匪到国民党再转为共产党,最后为了真学求知而拜学于关中大儒朱先生,成为朱先生最得意的学生,并被朱先生赐字“学为好人”。朱先生和中医堂的冷先生,可谓是此书为数不多的一方净土,处于乱世而初心不乱,但这也是一种无奈,一种面对事态剧变的无奈。白嘉轩以德报怨的品德、沉着冷静的风格、耕读传家的家训也是中国儒家思想的较好传承。
整部小说同时含有神话、鬼怪成分。一个是白鹿、白狼。第一次展现白鹿,是白嘉轩的意外察觉,由此引出了后文跟鹿子霖交换土地,从而转变白家的风水气运;而后的白狼,作为共产党的象征,颇有种替天行道的意味。书中白灵死时竟然化成白鹿来跟白嘉轩道别,便让白鹿成为白灵革命精神的一种化身了。最后到朱先生化作白鹿仙去,白鹿的形象算是圆满结局。再就是小娥附体鹿三这件事,她惨遭公公捅死,可即便做了鬼,仍心有不甘,附体鹿三不断叩问她跟大家无冤无仇,为何偏偏要置她于死地呢?通过这些真实与虚化的事情,剖析了各个人物、各个事情的阳光与阴暗,也真正呈现了变革巨大处境下的大浪淘沙。
泱泱华夏,千年积淀,不知有多少个白鹿原的荣辱兴衰才构成中华大地浑厚的文明。历史的车轮从不止步,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守正创新。
党的二十大这只白鹿已经再现原野,一个新的白鹿原故事正在拉开帷幕。(周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