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业准入 目前,高处作业临时用工情况突出,作业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建议涉及高处作业的企业,针对实际作业特点和客观作业条件,制定高处作业人员和监护人员的准入要求。 1.作业人员上岗前应取得相应资质 涉及高处作业的企业应对高处作业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安全知识和高处作业专项教育培训,应特别重视对初次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对于从事登高架设、悬空、攀登作业的人员,应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及专业考试,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2.风险辨识 进行高处作业前,应针对作业内容和与作业活动相关的人员、设备、环境的管理进行危险辨识,并制定相应的作业程序及安全措施。危险辨识可采用交流法、安全检查表法、作业危害分析法等方法。 高处作业方案可包括高处作业的安全防范措施;施工中“三宝”(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的正确使用;如有交叉作业时的注意事项;明确项目经理、专职安全员、施工员等安全生产职责;明确项目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以及高处坠落应急救援预案。 各种场景的高处作业实施前,应进行作业审批。作业审批可采用《高处作业许可证》《高处作业票》或其它适当形式,审批内容至少包括: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方案或计划、作业人员和监护人员职责、作业人员高处作业专项培训、应急预案的现场处置方案、按类别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检查、验收等。高处作业场景变化应重新进行作业审批。 5.培训与警示 对作业人员和监护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告知工作场所和周围环境的风险状况、安全注意事项、安全防范措施。交底记录应留存备查。 设置风险告知牌,告知作业区域、作业内容、存在的风险、安全防范措施、紧急撤离通道、作业负责人及联系方式等。 根据作业特点,在高处作业现场醒目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识。 对作业人员教育培训、持证上岗、岗位操作规程遵守、劳动防护用品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对安全技术交底内容、参加交底的作业人员、监护人员、安全防范措施、作业中注意事项、签字确认情况进行检查。 对作业环境、安全防护措施,包括通道、操作平台、安全网、生命绳、防坠器的设置,临边、孔洞的防护,交叉作业的防护等进行检查。 对作业审批的办理和管理情况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