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神木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公司召开对标调研结果沟通会
2019年07月16日 2115 徐晓林 字号
分享到:

02.png


为广泛深入推进对标管理工作,7月15日下午,公司在四楼会议室召开对标调研结果沟通会,公司在家领导,机关各部室及电化、洁能发电分公司负责人和基层业务骨干等参加了会议。


会上,泓冰标杆项目经理李爱军就围绕公司整体经营情况开展的调研结果进行了逐一通报。本次调研以查找问题、抓住关键、明确方向、寻找标杆、协同创标、安全生产和扭亏增效为主要目的,通过逐级访谈、现场走访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公司各部门、各分子公司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了梳理、归纳和总结。


04.png


关于人的方面,指出了10条问题与不足:一些员工工作消极,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够;电化分公司劳务工比例较高,对企业而言安全隐患较大;基层员工安全意识不足,不能做到本岗位操作的应知应会;基层员工整体素质急需提高和适当岗位调整;凡事等待领导安排工作,不能主动开展工作,机关人员服务意识不强;设备管理、维修人员技能明显不足,专业管理人员匮乏,学习能力差;部门员工能干者受累,不能干者无过,干与不干一个样;部门操作不愿了解其它部门的工作状况,突出本职,忽略全局;公司治理方面人治大于法治的现象时有发生,但对比过去已有很大改变;劳务工人员流失比例较大,原因多样。


关于管理方面,指出了9条问题与不足:各部门权责不明确,没有明确的定岗定编,执行过程有疏漏;中层干部领会上级意图的能力不够,下级意见不能及时反馈上级,中间出现断层,工作效率低、执行力差;中层干部缺乏跨岗位工作管理能力,缺乏系统性管理方法,部门管理工作有明显缺陷;考核流于形式,缺乏对中层干部的综合管理考核(价值、名誉职务),部门内没有二次考核,考核只考核奖金,不考核固定工资;管理工作浮于表面,表象工作都在开展,实则漏洞百出 ;对本职工作的性质、岗位职责了解不清、不深,工作不完全称职,部门内部员工都缺少补位和协作意识,特别是缺少服务意识;制度建设不系统与公司的发展不同步,缺乏人员系统培养计划、能力提升计划;岗位设置及晋级通道不畅,影响员工工作情绪和上进心,人员流动大,人才引进渠道不畅,缺少专业技术人才;财务工作不仅要做好财务核算,还要做好财务管理,真正体现收护、核算、分析、参谋、服务、工具、政策、捍卫等职能;预算管理预而不算,不能发挥全面预算的作用。


关于经营方面,指出了10条问题与不足:资金计划管理只有支出计划,缺少收入计划;难以按计划回笼资金,货款回收有一定的风险;财务、采购、生产、销售四个环节无法形成协同创效,只考虑本部门完成工作,不考虑综合效益的最大化;采购计划不准或出现型号错误,造成库存增加或浪费;当地采购比例较大,导致议价能力弱,需建立新的采购方式;采购缺少设备管理专业人,导致设备采购缺少专业化采购行为;新市场开发、老用户维护缺少创新手段和思维方式;缺少采购、销售方面的创新制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销售价格是公司管理的当务之急;按项目建设内容增加相应的技术和管理专家参与项目,对项目的技术方案、设计、施工、设备选型、安装、项目验收、后期生产和管理至关重要,不能为节省当前的人力资源给后期的经营生产留下重大隐患。


关于生产与设备方面,指出了12条问题与不足:对标后发现自用电比例偏高,影响经济效益;设备维护、维修专业化程度低,发现技术问题多浮于表面;由于装置老旧,需要多项技改以提高效益及环保水平;自己的装置缺少自我横向对标,相同装置的运行状态存在一定差距,但疏于解决,该项工作可能蕴含巨大降本空间;管理、技术人员的学习能力有待提高,不仅仅是自学,通过政府、上级等多领域的专业检查学习更为直接和对口其业务或设备;电气、仪表设备的管理、使用与维修水平不高;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专项技改档案和完整的设备维修档案;点检不到位,发现问题不及时,导致设备逐渐损坏;对于反复出现的一些生产或技术问题一直没有好的解决办法;由于操作不当造成设备损坏和低效率运行;设备维护费用高,修好就行,有时不计成本;技术研发、创新能力不强。


关于安全管控方面,指出了11条问题与不足:人员缺乏长期安全意识;法盲(不了解与安全相关的规则制度、政策法规);胆大妄为,不了解本岗位安全操作和预防的应知应会;对本岗位的安全规范理解不深入,违规操作;对周围安全环境了解不够,存在出现人身意外的隐患;安全管理不到位,有漏点;安全培训注重形式和次数,忽略落地操作;对一线员工安全考试时间间隔过长,不能有效促进记忆和安全意识提升;重点危险区域管控弱和无显著标识;对外来施工人员缺少安全教育和监督检查不彻底。


05.png


最后,李爱军老师围绕安全生产、管理提升和“生产、设备、降本”三条主线,有针对性地提出了32个对标改善课题,要求公司各部门、各分公司以此作为参照,一切从自身实际出发,进行精准定位、科学增减,确立行之有效的对标课题,确保对标工作落实成效。